炸药屋 A House of Dynamite
起初看到预告片时,这部电影的名称还叫作《炸裂白宫》。看完预告片有了个大致预期,一个导弹即将击中华盛顿的白宫,白宫里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协同各部门应对状况,最终成功化解危机。最后揪出一个政府部门的反派,可能是某军方高层,可能是某办公室主任或企业高管,或者大胆点,是美国总统。
然而我后面发现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凯瑟琳·毕格罗,多年前鉴赏过她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拆弹部队》。预期从一开始就错了,这不是那种紧张的政治惊悚片,也不是爆米花的末日危机片。你甚至无法精确定位这部电影。我冲着主演丽贝卡·弗格森和伊德瑞斯·艾尔巴的表演看这部电影,但结果是有一些失望。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实际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白宫都没有被炸,有危险的甚至都不是白宫,而是芝加哥。观众也无从知道那一发导弹来自哪里,也不知道最终有没有爆炸。因为这部电影,把20分钟内的事情,重复讲了三遍。我马上想到了多年前看过两部电影:《刺杀据点》和尼古拉斯凯奇的《蛇眼》。由于毕格罗十分擅长反高潮,因此正确的预期应该是把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分析在危机下人性的抉择和矛盾挣扎,主题上有十分广阔的叙事空间。然而不知道是编剧还是导演的原因,这部电影没有很好地展现出这一点。
首先是演员表演。弗格森的表演没有任何问题,她饰演的危机办公室主任和她的同事小黑(忘记名字了),以及饰演将军的崔西·莱茨都完成了优秀的表演。问题出现在饰演美国总统的艾尔巴和饰演国安顾问的加布里埃尔·巴索。前者是一名优秀的英国黑人演员,他最大的魅力就是他的外形和英国口音,产出过大量作品。但如果饰演一个美国总统,他那遮盖不住的英国口音会使观众非常出戏。并且他的个人魅力在这部电影里无处发挥,有种与整部电影格格不入的感觉。后者(巴索)因其出演的剧集《暗夜情报员》而熟知,演技和外形都有一定识别度,但在这部电影里也是没有褪去那股特工味,完全不是想象中一个安全顾问应有的样子。
其次是剧本方面。如上所述,这部电影是用三个角度讲了20分钟之内发生的故事。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执行上出现严重失误:重复的情节和相同的镜头太多,以至于让观众产生观影疲劳。电影中分为几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弗格森的危机处理办公室,第二视角是军方会议室,第三视角是美国总统,其中穿插着新闻办公室、空军基地等视角,但着墨不多。在看第一视角时,观影体验很棒,前五分钟直接给出钩子,钓着观众度过第一个紧张的20分钟,导演的氛围营造方面下了许多苦心,观众的心跟剧中人物一样是被吊着的。在倒数结束,导弹马上要落在芝加哥时,故事戛然而止,第二视角开始,故事从20分钟前再讲一遍。
像这样的手法用一次我觉得就可以了,但后面重复了两次,观众的耐心已经被磨损完了。我的好奇心已经从导弹有没有爆炸变成导弹是从哪飞来的,再到谁是卧底,最后变成猜测这部电影是不是不会告诉观众最后导弹有没有炸。结果印证了我的猜想,这部电影没有告诉观众任何一个答案。这是观影结束后最难受的地方,因为观影前预期错了,导致观影过程从期待变得逐渐烦躁,最后变成更大的失望。
导演有没有告诉导弹有没有爆炸不重要,如果把故事编排讲好,更深入刻画一下角色的内心矛盾和不同角色之间的角力,那也很不错,例如第一视角就是非常优秀的叙事。很可惜后面几个视角没有延续下来,而是把同样的事做了两遍,和头二十分钟比起来,后一个多小时显得有些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