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在多邻国一时冲动学外语已经700天。把学习第三语言变成一种游戏,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也是知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入脑子的方法。上一篇学习法语100天读起来就像一篇软件评测文章,不像一篇语言学习心得体会,所以在700天的节点写一篇小心得。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当地文化。汉语作为一种高语境文化使用的语言,其语言和文字系统常常包含不少文字本身以外的信息。相对的,英语是低语境国家的基本语言,每一次表达都尽可能表述出远远超出中文的信息量,从而在同一信息表达的在英文下变得相当冗长。

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语境介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因此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法语表达比英语更加简练,但又比中文多些信息量,不过在一些特定内容的表达甚至比英文还要复杂。例如著名的法语笑话:如何使用不同语言表达数字 99?中文:九十九。英文:ninety nine。而法语是 quatre-vingt-dix-neuf。法语表达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字就像做加法一般。今年以来开始用英语学习法语(原来是用中文学习法语),思考过程中三种语言打架,会强制关闭其中一种(中文),强迫自己用英语思考,更新一下脑回路。

法语的发音方式也相当使人困惑。有些组合在一些句子下要连读,另一些又不用连读。例如入门第一单元必学的句子:un chat et un chien,这里的 et 和 un 是不连读的,而 c’est un homme 则 est un 和 un homme 之间必须连读。我在学习过程中多次查询规则,终于发现在法语发音中,连读分为强制连读、可选连读和禁止连读。结果一番检索,我们还是能找到一点规律:语法上密切相关的,如限定词+名词、系动词+表语、形容词+名词等组合出必须连读,名词后面出现的形容词不连读,以及 et 后面不连读。

以上内容并没有在多邻国 app 上的“部分指南”展开。所有的发音规则需要大量例句发音来找寻规律。这是多邻国不足的地方,对于有系统学习一门语言需求的用户,多邻国是远远不足的。前段时间我出于好奇添加了英语,跳着所有单元一口气学完所有内容,拿满130分,个人感觉这个分数对应的水平也仅是大学六级左右。根据多邻国官网的介绍,130分对应 CEFR 的 C1,托福 98-103 分,雅思7分,显然是在给多邻国的分数镀金。但是这一系列学习是没有涉及多少发音/音标、语法和文法的。

因此,在多邻国学习语言的过程必然遗漏了大量语言本身的知识。如果不去额外检索,人们不会知道法语变位、时态和体、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用法和更高级的所有格代词(英语里的名词性物主代词)等等。这些知识就像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系统性学习才能掌握,光靠短时间学习只能感受其大致用法而不知其缘由。不过大部分人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停留到这个级别也足够,我也不求甚解,以好奇心驱动,用更少压力换取更多快乐。

一个多月前开始用英语学习西班牙语,这是第二门第三语言,脑子打架更频繁了。但是我很喜欢西班牙语那个调调,就像凹凸不平的道路最终又变得平整,在路上虽颠簸却深知终将走到平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