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迷迷糊糊过去了,发生了太多事情。整整一个月都没有写博客,是因为每次当我沉下心来的时候我就会打开电视剧,或者打开一局王者荣耀。惭愧,这个习惯是不能丢的。
今天是 iPhone X 正式发售的日子,身边已经有朋友收到了货,朋友圈上纷纷晒出了收到了新手机或者新手机的梗。我趁着中午午饭的时间去顺电体验了一把真机。世纪汇的顺电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顺电,无论任何时候去到店里,顾客永远不会超过10个。于是我直接走向苹果的展台,一眼就看见了无人值守的 iPhone X。设计、做工一如既往一流,但那个刘海,从发布会开始,一直到送测我都在吐槽这破刘海。今天摸到了真机,第一个感受便是……
(一张 iPhone X 的照片)
这刘海真他妈丑啊!
以及全面屏之后键盘的位置,舒不舒服另说,这个视觉效果真的太丑了。全屏打开一张18:9的照片或者一部18:9的视频(iPhone X 的屏幕比例为19.5:9),这个刘海永远存在着,我想象了一下以后用 iPhone X 观看视频或图片的场景,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在开发文档中,苹果似乎非常刻意让这个刘海被用户感知。猜想可能是为了让用户长时间体验到有刘海的存在,从而忽略它的存在。
除开这个饱受争议的全面屏(也许这是市场上最好的OLED屏幕),iPhone X 在其他硬件方面几乎做到了一部手机的极致。例如那颗 A11 Bionic 的 SoC,是现在市面上最强大的移动处理器,这给未来几年的手机CPU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刘海里塞进了接近10个传感器,发布会时宣传的 Face ID,实际体验下来确实新奇,特别是录入面容的过程。拍照无需多说,在 iPhone 8/8 Plus/X 这一代,苹果终于赶上了前两年落后的脚步。另外在体积上,屏幕变大到5.8英寸,但实际大小只比 iPhone 8 大一点点,加上机身更换为玻璃+金属材质,保证了 iPhone X 有着非常优秀的手感。对,手感是真的非常好。
但我更好奇的是苹果在硬件和软件上的结合。由于用上了全面屏,分辨率升级为 2436 x 1125 ,带来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App都需要重新适配。取消了祖传home键以后,大部分交互都要重新学习,但实际上手起来非常快速。上划解锁手机/回到主界面,上划一半打开多任务界面,底部左右划动直接切换任务,学习起来很快就会忘记home键的交互。美中不足的是原本下拉通知栏和上划快捷设置改为了从顶部两端分别下划,使用起来没有原来那么方便,毕竟距离增大的不少。还有其他微小的改变,比如减弱了电源键的存在感,现在打开siri需要双击右侧的电源(?)键,或者长按打开 Apple Pay。这也许是取消home键后无法避免的问题吧。
由于 iOS 的封闭性,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用 iPhone 作为主力机,但我年复一年追着每年两场的发布会,因为苹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今最好的软硬件结合生态。我一直用着安卓,因为其开放性和可玩性,且2017年的安卓跟 iOS 的差距已经日渐变小。纵观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安卓与 iOS 是在一条不停向对方学习的路上并排前进。(此处纪念天国的 Symbian, Palm, Windows Phone 以及 BlackBerry)
一个有趣的事情,我的电脑是Windows操作系统,最常用的浏览器是Chrome,安卓手机上装着 Apple Music 和微软桌面/Cortana,iPad mini 4 上有 Google全家桶,自己的电子设备杂烩了世界上最大的几个企业的产品,随身还有 Sony 的随身听和 Kindle 阅读器。有些许麻烦,却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