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仍然记得,在二十多年前一次小学出游活动,老师带我们去上步麦当劳,给每个小朋友买一个汉堡包。

就是那个叫做“汉堡包”的汉堡包,大量存在于儿童乐园餐里,通常是一份20多元的套餐。如果要单买,那么价格是13.5元。据我多年观察,一个普通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购买儿童套餐的,更加不会单独只买一个汉堡包,起步至少是双层吉士汉堡(这一款汉堡在网络上人气非常高,我也非常喜欢)。而双层吉士汉堡实际上就是一个汉堡包加多一片牛肉和两片芝士。现在的我不再点儿童套餐,也不再单点一个汉堡包,双层吉士汉堡就成了我的汉堡包平替。

不过我最喜欢的汉堡并不是汉堡包或者双层吉士汉堡。我最喜欢的汉堡有三:板烧鸡腿汉堡、培根蔬萃双层牛堡以及双层深海鳕鱼堡。偶尔也会换换口味,吃一下麦香鸡或者不素之霸。多年以来,麦当劳就是我的日常用餐选项,从早餐到晚餐,年年不变。

这个习惯是从高中开始的。那时候囊中羞涩,最常吃的自然是学校饭堂,有时嘴馋了便去校外小吃店整点糯米鸡吃。偶尔考了个好试或者纯粹一时兴起,就会选择去不远处大商场里的麦当劳搓一顿。彼时中午属于自由时间,恰巧那时麦当劳有一个活动,午餐时分15元能买一个汉堡+薯条+饮料的套餐,我常选的就是板烧鸡腿汉堡和麦辣鸡腿汉堡,这个配置不知解决了我多少个热辣中午。

但不知从哪一年起,这个午餐就取消了,连带着取消的还有早餐的经典全餐和热香饼。

我对于热香饼并没有像其他麦当劳餐品那样热爱,因为他出现在早餐全餐里,所以偶尔会吃到。我的几位好友对热香饼爱得不行,听闻热香饼下架,他们一片哀嚎,甚至会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周末一大早过关口去香港,就为了吃一口正宗麦当劳热香饼。对此我可以理解的,我最喜欢的是那一份把一个猪柳蛋麦满分拆开来装的经典全餐。我可以用塑料刀叉,根据心情选择从面饼、猪柳、薯饼或者炒蛋开始吃。突然有一天,全餐也下架了。多年后我忽而明白,这个叫做白人饭。

毕业工作后,我的早餐习惯逐渐固定。起初我的早餐会有肠粉、包子或者烧卖和便利店面包,直到身上开始散发出班味,我的早餐只剩下麦当劳早餐,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多了一项早餐卡(后来我用O麦卡代替)。麦当劳的早餐中,我最喜欢吃猪柳/猪柳蛋麦满分套餐,辅以薯饼和大杯鲜煮咖啡,能满足我一个早上的能量需求。偶尔会换成鸡腿扒麦满分、大脆鸡扒麦满分或吉士蛋麦满分,美其名曰调整一下营养摄入成分。

今年有一段时间,我能在麦当劳全日时间段买到猪柳麦满分,开心得我连着几天晚上都把猪柳蛋麦满分当晚餐吃。还有一段时间下午的 1+1 套餐可以选择薯饼,我也美滋滋连着吃了好几天。可惜这样的活动没有持续多久,当我再想体验一下早餐时间以外的麦满分和薯饼时,现实总是会打击我一下。

说到 1+1 套餐,这个配置在过往有一个外号叫做穷鬼套餐,那时候价格只要12块钱。两个穷鬼套餐能凑出一个汉堡、一份麦乐鸡、一个菠萝派和一杯可乐,比普通的汉堡套餐便宜些,还多出一份小吃。不过这几年眼睁睁看着这个套餐一点点涨价,从12块涨到12.9再到13.9,瞬间变得没有性价比,也不会再选择两个 1+1 的组合了。

麦当劳在2017年就把中国大陆的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 更名为 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自打那时起,麦当劳的出品越来越贴近大多数中国人的口味,推出许多其他地方从未出现过的餐品,例如油条、豆浆和粥。看到这几样我总觉得更加适合出现在永和豆浆或者面点王这种餐饮店,与麦当劳有些画风不搭。正面案例则是隔壁肯德基,此时此刻的肯德基更像是一个卖一些西餐的中餐厅。

身边朋友与我一样,仍旧喜欢原来麦当劳的那些经典汉堡、薯条和麦乐鸡块,这么多年来味道都不曾变过。这些历史沉淀下来的食物,只要吃进嘴里,吞进胃里,就能体会到,尽管大部分麦当劳门店已经从红底黄字变为黑底黄字,屋顶上坐着的麦当劳叔叔也不在了,但身体里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还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