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毕业以来,我购买的电子产品比任何时候都多,毕竟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最后一项跟家里人要的电子产品是大学时期的一台神舟笔记本,具体型号已经记不清了,i5-3230M + GTX 660M 的配置,在当时玩一些低特效的单机游戏没有多大压力。这台电脑一直陪伴我到2016年,配置已经非常过时,带不起当时的其他游戏,于是我买了一台新的神舟笔记本,Z6-SL7D1,也是我现在的主力本,配置是 i7-6700HQ + 8G DDR3L + GTX 960M + 一个128G的SSD和500G的机械硬盘。不出意外的话,这台笔记本同样会有很长的寿命。放家里的15寸大本子能用很久,便携笔记本就不同了,这个放下面说。
快毕业时,我的三星S3的充电口损坏,充不进电意味着手机相当于报废了。于是当时我用自己过年和兼职存下来的2000多块,在华强北购入了一台 Nexus 5,不管从任何时候看都是非常冷门的手机。这台手机陪伴我两年,直到2015年电池开始出现问题,配置开始落后,那会儿已经毕业一年有余,我便在网上查找各种信息,锁定三星S6直屏版,同样也是在华强北,花了3000出头的价格购入。这台手机同样陪伴了我不短的时间,期间摔坏过屏幕,进过水,刷过无数次机,但在我极客基因的作用下,直到退役之时仍然流畅如初。
2017年非常特殊,这一年我买了一台一加3T,不到半年又买了一加5。原因是一加3T饱受我摧残,骑单车时摔过一次,主摄像头的玻璃直接被我摔碎,好在不影响摄像头的正常使用。进过一次马桶,歇气了2天,插在米缸里放了2天又复活了,但是总是有时灵时不灵的反应。没多久后又被我摔了一次,这下主摄像头彻底罢工了,在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如此普及的时代,摄像头不能工作简直就不能称为一部手机。问遍了半个华强北,没有人会修这么冷门的手机,查询了维修摄像头的价格,加点钱足以买一台新手机了。当时正值一加5发布不久,抢购活动频频,于是在我再三思索下,我决定碰运气抢一次。结果我的运气正好,抢到了月岩灰8+128的顶配版,这个版本能保证2年内都不会落伍。所以我立马下了单,第二天便收到了手机。
在购买一加5之前,其实内心有些担心,网络上不少测评都提到这块屏幕有非常严重的果冻屏现象,以及双摄像头却没有光学防抖。收到手机之后,我第一时间测试了屏幕的实际观感,在一加社区和twitter app下确实有恼人的果冻屏。我另一位朋友也购买了一加5,他的则不会出现明显的果冻屏现象。我想我这是中奖了,但没办法,自己的运气只能自己承担。但久而久之,我就习惯了这样一块屏幕,突然有一天想起这么一回事,却发现我再也看不出果冻屏了。至于光学防抖,一加5的拍照已经高出一加3T一个级别,在1.7大光圈和1.12 µm的像素尺寸下,影响并不大。夜景的表现中规中矩,我经常使用手动模式,所以这一点对我更不是问题。使用了2个多月,最大的感受就是流畅顺滑、性能强悍、拍照强大,还有那个越看越耐看的背部设计。
除了手机以外,我毕业之后一共购买了5台笔记本(定义:运行windows的x86架构设备)、一台 iPad mini 4、一个 Kindle Paperwhite 3 和一个 Sony A45。这五台笔记本分别是 神舟Z6-SL7D1、 Surface Pro 3、ThinkPad T460s、GPD Win 和 GPD Pocket。除了ThinkPad以外,其他三台电脑都已闲鱼。曾有一段时间身上同时有的电子设备过多,朋友曾经吐槽我,你身上这么多设备,其实真正用的上的是你的手机。我突然反应过来,好像确实是这样。人的一天醒着的时候只有十多个小时,这么些时间里面,他是不可能分配给那么多电子设备的。趁着电子产品还有价值,我把冗余清理掉后,现在身上除了手机剩余的设备还有:神舟、T460s、iPad mini 4、Kindle Paperwhite 3、A45,其中T460s因特殊原因没有卖掉。这样子我的设备便满足了我大型游戏、平板、阅读和随身听的需求。两台GPD的设备均是玩票性质,这在我前面的文章提到过 GPD win 的体验和 GPD Pocket 的评测,在使用不久后,便索然无味。
回头看一眼,我毕业之后在电子设备上花的钱占最大头,这也是我到现在也没什么存款的原因。从小对数码非常痴迷,有钱了就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冷静下来以后发现,大部分的数码产品都不会对生活产生质的变化。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让我开始陆陆续续把数码产品都卖了,留下那些最有用的。但最终,一个普通人通常都会把时间最多地花在手机上,毕竟手机能实现几乎所有的娱乐、阅读、视频、通讯、音乐和一部分的生产力。有时候我刻意在身上只带一部手机,发现这与我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以上提到的活动都能通过手机完成。但这些额外的设备,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Kindle只能读书,A45只能听歌,我甚是享受这样的感觉。
iPad mini 4 则一直呆在背包里,很少拿出来,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