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提到关于读书的几个原则:
- 质量比数量重要
- 快速阅读是放狗屁(存疑)
- 书籍摘要服务无用
- 不需要花哨的应用和工具
- 无聊的东西不读
- 不一定要读完一本书
我认同其中几乎所有。质量比数量重要,但是数量多了加上思考可以产生质变。快速阅读不一定是狗屁,尤其是面对工具书时。书籍摘要服务不符合我对知识的态度,因此我不接受所有类似得到的快速读完一本书形式。
工具只是工具,重要的是工具以外的一切。让自己觉得无聊的书籍可以马上丢弃。也许未来某一时刻会重新拾起来读。
排行榜上的书籍不一定要读。世界名著不一定要读。身边人都在读的书不一定要读。只需读感兴趣的书。若是外文,找好翻译家(读《刀锋》时的惨痛教训)。可以略过不感兴趣的内容,然而一般而言我有强迫症,喜欢从头到尾完整读完一本书,这意味着我会读目录、扉页和所有引言以及后记。
读书的前置条件和过程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作者写了这本书?
- 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什么特别?
- 作者还写了什么书?
- 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
- 是否有被翻译过或重新出版过?
- 写作本书的过程是否正在经历战争/经济危机/科技革命?
- 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读书的过程和读完之后,对于有用的书籍,记得做笔记哦。
20250929 待更新:How to better remember what you read Anne-Laure Le Cun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