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认识依赖物质的生产活动,并且通过生产活动来认识人与其他事物(自然的现象、性质和规律)的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实践除了基本的生产活动,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所有领域都是由社会的人所参加。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都有阶级烙印。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此为认识过程的必然物理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人们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结果,认识才被证实。思想需要结合外界的规律,才有可能达成预期的效果或目标。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的特点:
- 具有阶级性,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 具有实践性,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实践反过来为理论服务。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关系
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在初步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人们首先看到事物的现象,和现象的各个片面,事物间的外部联系。此为感性阶段,脑海中形成大概的感觉和印象,尚未认识到事物的内部本质。
第二阶段(高级阶段)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继续,事物的多方面认识持续累积,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突变或飞跃,产生新的概念。此为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抽象出事物规律。这个阶段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
最终根据以上认识产生合乎论理(客观规律)的结论。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需要经过思考,把感觉来的材料加工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最终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本质和内部规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不同,但是互相关联,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进化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任何人要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同那个事物接触或生活在在那个环境下(实践),包括物理的时空条件。教员举例:在封建社会无法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
对于个人而言,要直接认识某种事物,唯一的方法是去亲身参与变革那个事物,才能接触到那个事物和现象,才能暴露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他们。亲手实践远比纸上谈兵更重要。
科学的抽象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它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 列宁
人的知识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人们能学习到的大多数知识都属于间接经验。如果这个间接经验符合科学的抽象,那么他也是可靠的。 ref: secondary sources
理论指导行动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只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运动的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在于使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改造世界。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拿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检验理论和实践理论的过程,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许多理论被称之为真理,不止在于这些学说被创建的时候,更在于这些理论被实践验证的时候。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 列宁
认识的能动作用分为两个部分: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的飞跃,以及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的飞跃。
认识运动和过程中的客观条件
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最终实现预期的目的,此时便可以称这个认识的具体过程已经完成了。在现实中,变革常常受到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也受到客观规律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原本的思想/理论和认识不符合实际,导致部分错误或全部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失败,从而纠正错误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过程需要与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
对于过程而言,由于过程的内部矛盾和斗争在向前推移和发展(包括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认识运动也应该跟着推移和发展。实践(参与革命)的人员都需要在主观上的认识随着过程发生改变。思想跟不上变化的为右倾(机会主义),思想超出客观发展规律的为左倾(冒险主义)。以上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以及唯心论)的共同特征均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