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lie 的第八十期电子报

这个讨论始于5月23日的文章《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发布于公众号的原文不久后就被删除(telegraph 上的备份),但在博客群里引起小小的讨论,大家各自抛出对这个选题分析更加深入的文章,包括:新闻实验室的搜索引擎百度已死(虎嗅源),评论尸的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以及其本人认为更加贴合主题的信息世界的时空观

那篇被删除的原文写得并非特别深入,对相关数据的引用和论证也不够严谨,但是这个核心观点我认为是大差不差的,简中互联网(我不喜欢这个词,然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确实已经一只脚踏进坟墓。我的主要观点是:

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孤岛现状和大数据算法的高强度应用加剧了优质内容的流失。从我近三年的有笔记心得的阅读记录来看,英文文章的占比是越来越高,其中的原因除了我对英语的刻意应用以外,便是在中文圈更难筛选出值得一读的好文。经过多年下来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在客观上国内平台发布一些内容的流程已经下意识自我审查,这一点不论立场和阵营如何皆是如此:左的会认为平台审核被资本把控,右的会认为平台审核被政府部门把控(这里不讨论真实性,仅讨论观感)。虽说文字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然而过分的自我审查必然影响自我表达。

总结下来是三点:移动互联网商业化和堡垒化带来的孤岛现象,平台方审查和作者的自我审查,短内容消费者的大量增长(以及部分长内容消费者转化为短内容消费者)。第一点是搜索引擎已死的核心原因,第二点是优质内容越来越少的原因,第三点加剧了这个过程。

20250423 更新:

大概从2016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孤岛现状和大数据算法加剧了优质内容的流失。简中互联网只是在 web2.0 时代停留了一阵,有些早期 UCG 平台初生但充满美好,然而就在不久后跑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至于新一代选手都没有深入接触过 PC 互联网/web 2.0。在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期,几个大厂依靠自身能力和资源,快速建立起护城河(腾讯、字节们),百家争鸣时代过得比较草率。境外也是一样的,meta,Google,Reddit,Quora 构成了一座座孤岛。

这个趋势并没有减缓。尽管所有人都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但是对于一座座不依靠任何平台的孤岛,我总是更有好感,更珍惜那些用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字。我希望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共享能够在人类社会里继续下去,而不是 Berners-Lee、Linux Torvalds、Aaron Swartz 们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