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原则,两个方法,帮助自己不在赛博海洋中迷失自我。
信息筛选原则
获取信息之前的关键一步:审视自己和信息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完成以后才有后续的收集和筛选信息。
我想要获得这个信息做何用?是为了了解某一个事件,还是为了增进自己的技能,还是为了增援未来的自己?
筛选信息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信息成瘾 Information Addiction:成瘾的对象实际上是获取信息这个行为本身,而不是信息本身的质量
信息茧房 Information Cocoons:需要对自己是否身处信息茧房保持察觉,并且永远假定茧房比想象中更大,防止自己出现确认偏见
可以实践的筛选信息原则:
- 设置某个领域获取知识的边界(我想要把这个领域的知识学习到什么程度?)
- 人不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知识中去,即不要把有限的注意力当作无限的资源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 人不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知识中去,即不要把有限的注意力当作无限的资源
- 具体问题指导获取具体信息(我获得某个信息是为了XXX)
-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使自己拥有获得信息的主动权
- 设置监控,保持质疑
- 警觉绝对性关键词:绝对 一定 必然 永远 所有 etc.
- 多想一步:他说的对吗?有没有实践意义?这句话/事件/原则适用于什么场景/范围?
三条原则的根本是为了把握住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信息筛选方法
可以实践的获取优质信息源的方法:
减 加 乘
削减信息源 -
减少这类信息源:引起情绪波动的,过于注重情绪按摩的(只能带来情感舒适),缺乏实践验证的,非客观事实的
增加信息源 +
听实践者言。书籍并非在所有场景都是最佳信息源,某些情况下会存在内容过时、理论无法完全联系实际等问题。问题的重点常常反映自实践者描述时的细节。尽量确保信源来自第一手(而非第三方转述)
自己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亲自下现场观察,投入成本(时间、金钱能成本),付出代价以激励自己下场实践。
多重视角看待信息源 ×
切换视角:此处视角不止立场,还有同一环境下不同身份的视角。例:便利店的店员、店长、经营者、供应链管理等
考察概念(向下看):(讨论时)界定同一概念的边界,即精确定义概念本身再进行讨论。【先问是什么,再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概念考察是任何有效思考的基石。
- lightory
寻求范式(向上看):从具体的流程中抽象出对事情有利的(可以被迁移的)部分。例:便利店借鉴动物园的策略,本质不变(为顾客展现动物的生命力/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福特汽车学习屠宰场的流水线模式
顺藤摸瓜(向四周看):不必专注于对象当前明显的先有的素材,而是沿着对象所附的附注、注释、提到的相关任务、事件、书籍等素材摸索,形成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