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我处理不好各类事务的原因是没有管理好时间,后来才发现,其实是没有管理好精力。在时间面前众生平等,但是在同样的时间内,选择优先做什么事情,不去做什么事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
于我而言,最有效的方式是列清单。我的运营工作内容杂乱繁琐,在早期接触这个行业时,常常一头雾水,需要处理的事项堆积成山,见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结果是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最后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后来接触到四象限法则,这个方法很好释放了我的脑容量,使用方式也很简单:
- 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列成一个清单;
- 按照【重要紧急 重要不紧急 紧急不重要 不紧急不重要】的顺序分成四类;
- 开始按顺序处理。
这个方法逐渐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管理,帮助我提高不少效率。工作中我的事务分类有所调整: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毕竟理论上工作中不存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每天上班就处理高优先级的事务,随后扫一眼中和低,剩余的时间和精力都能灵活安排。
对于如何区分事务紧急程度,方法也很简单:预估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或者其他时间单位),做这件事与不做这件事,对工作/项目/生活的后续区别或影响有多大。一旦这个想法进入脑子,模糊的一团雾就会逐渐变得清晰。
时间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精力才是。人的脑子就是一个电池,时间是电解质溶液的含量,精力是每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功率。优先处理高优先级的事务,等于在电池最满的时候,用最大功率执行。从整体上看,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原则。
生活中情况也许有些不一样。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往往从长期看来,收益会远远大于那些有着截止日期的项目。例如早睡早起、阅读、写作、深入一个领域学习,这些都是有着巨大复利效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