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第49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刍chu2狗:祭祀时的草狗,用前敬重,用后随意丢弃。天地看待万物为刍狗,圣人把百姓当作刍狗。此处解为:万物在天地眼里都是一样的,如同祭祀用的草狗,当用时便是对你敬重,因为你对天地再索取,天地也不会向你索要分毫。等祭祀完后也就是等你死后,天地也当作没事发生,不会因为你而有何不同,众生平等。圣人亦如是,对待百姓从不施加个人意志,也不会偏私,这种不仁反而是最大的仁。
橐tuo2籥yue4:古代的鼓风箱。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鼓风箱,空虚但不会竭尽(虚而不屈),万物生生不息(动而愈出)。
学识很多,再如何都学习不够(越容易失去对道的把握),不如守于中。通行版原文为多言数穷,一半解为:言辞法令越多,越容易造成混乱,加速灭亡。苏辙更为微观的解是:言辞越多,越容易导致事情杂乱(言辞穷尽)。
通行版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