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如何有效运用和管理注意力是终生学习者一生的课题。以下是根据我近半年学习和实践后得来的微小经验。1
记录原则
- Daily Journal 记录下所有情绪波动内容
- 记录注意力丢失和获取时间节点,训练觉察
- 记录注意力因何丢失,尽可能记录丢失时长
- 统计一定周期内(周/月)注意力丢失的次数
重点在于持续不断记录,随着时间增长,记录下的内容的,可用性会指数级增长。
回顾原则
回顾时可以把冗余记录删除,留下对未来的自己更有参考性的记录。
注意力控制
注意力丢失的本质的原因:注意力遵循最小阻力路径、讨厌认知负荷。
为了打破这个循环,我可以(对我来说有效的):
- 创建仪式感,在需要专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暗示自己要进入专注模式,例如打开 Obsidian 或者搓搓手。
- 物理上创建隔离工作区,例如关闭其他干扰选项(网页、社交媒体)。
- 在浏览知乎或者别的内容时,强行让自己把看过的内容记录下来,主要原则是可以溯源、记录的原因和未来可能对自己有效的用处。
- 每个月固定一个时间(如25号)重温所有 journal 和 inbox。
- 任何事情能在2分钟内完成的,马上去执行。对于我而言,可以拉长到5分钟。
- 滑入反应觉察:在觉察到自己正在循环做某事之前(下意识浏览信息流),立马写下来,清空大脑缓存。
- 记录每次注意力丢失的次数。手机会记录 app 使用时间,每周有使用时长周报,但是通常没有记录次数。
关键点:
- 控制 → 设计:不强求控制自己在所有时刻都在执行照预期行为,而是尽可能设计能满足自己按照预期执行任务的环境
- 插入觉察节点: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记录任务切换的时间节点,告诉未来的自己在这些时刻丢失了注意力
可以记录的内容如下:
- 时间段
- 丢失来源(视频/知乎/聊天)
- 被打断时正在做的事情
- 丢失时长
- 恢复策略是否有效
我的具体实践:
每天常驻 Anytype,因为可以多平台多设备同步,在每日的 Daily Journal 下,按照如上时间点格式,记录我注意力丢失的详细情况,再定时回顾。到了中后期,当觉察到自己注意力即将丢失或者被其他诱惑打断,写下:现在我想去做某某事情,然后思考要不要去做。若注意力最终丢失,记录当下的时间点和情绪。
建立心流
心流三要素:
- 目标明确
- 即时反馈
- 能力与挑战匹配
构建方法:
- 对于没有兴趣的事物构建意义和目标,或者游戏化
- 模糊任务拆解为更小的具体目标
- 成功心流完成任务则给予奖励
拆解任务的方法:
- 任务目标是什么?
- 当前状态是什么?
- 下一步要做什么?
回顾
参考回顾原则,统计高频诱因,有效应对方式,可以改进的策略和可以尝试的新策略。
Footnotes
-
这篇笔记使用 AI 辅助思考,由人类写就。 ↩